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道德建设 · 暖新闻 >> 正文 |
凤阳刘以霞:为乡村姐妹铺起扶贫路 |
时间:2017/12/6 15:13:00 | 浏览: | 作者: | 信息来源:
|
|
|
|
“我们两口子在家门口上班,不但每个月挣3000多块工资,还可以照顾孩子,也不耽误农业生产。”近日,在凤阳县总铺镇“刘霞服装厂”扶贫车间,贫困户关正云高兴地说。
刘以霞在服装厂整理蚊帐 图片来源:365bet真人网
|
关正云是总铺镇清塘村村民,这些年为了给身患脑瘫的小女儿看病,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,还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外债。正在关正云发愁的时候,“刘霞服装厂”厂长刘以霞开办了扶贫车间,把关正云和丈夫招到了自己的厂里。除了免费培训缝纫技术外,还让他们在厂里就业。有了稳定收入,关正云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刘以霞,总铺镇总铺社区村民,1990年蚌埠服装职业学校毕业后,在总铺街上开了一家缝纫店,依靠勤劳、智慧和精湛的技术,店里生意一直很好。
1993年底,她看到当地许多女孩子下学后没有技术,只能在家务农,就萌发了传授缝纫技术的想法。1994年初,“刘霞服装培训班”开班,此后,她年年为总铺镇及周边乡镇培训了大批学员,让他们凭借缝纫裁剪技术外出打工挣钱,为当地经济做出了不小的贡献。
在培训过程中,遇到家庭贫困的,刘以霞统统免收学费,甚至管吃管住。总铺镇孙岗村的毛久朋,父亲去世早,家庭负担重,想学缝纫技术,但经济条件不允许。刘以霞知道后,主动上门邀请,免费培训。毛久朋成为了当期优秀学员,学成后被送到苏州一家服装厂务工,月工资2000多元,经过几年打磨,毛久朋现在做了车间主任,工资涨到了8000多元。毛久朋说:“要不是刘以霞师傅帮助,我们现在哪有这样的好日子啊!”
像毛久朋这样的免费学员,刘以霞也记不清有多少了。“我觉得农村贫困家庭学员学个技术不容易,就一律免收学费。”刘以霞说。
2006年,刘以霞发现农村留守妇女,没有挣钱门路,就想到在街上办一个服装厂,于是就与江浙服装厂联系,拿到了一些定单。2007年7月,“总铺镇刘霞服装厂”成立,很多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。
总铺二队的村民刘德萍,老公身体不太好,孩子在学校读书,经过刘以霞免费培训缝纫技术后,就在服装厂上班,月月都能拿到2000多元,厂里工会每年还发给她家500元救济金,这样一来,她家的生活问题就得到了解决,还能精心照顾孩子的学习与生活。
2016年,刘以霞又加入了精准扶贫的大潮中,先后为总铺镇扶贫户近300人免费培训了缝纫技术。2017年6月受县扶贫办委托,创办了“凤阳县扶贫车间”,吸纳了总铺镇33名扶贫户进厂就业,为了照顾这些扶贫户,她不惜舍弃了合作多年的服装外贸老客户,重新找了技术含量低一点的蚊帐来厂加工,为此舍弃了很多外贸订单,仅此一项,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多万元,还有很多老员工因为不愿意做蚊帐加工,而选择了辞职,为她的服装厂造成了人才流失。“到这些困难姐妹每次领工资那开心的样子,觉得自己的经济损失微不足道,我的扶贫车间做得很值!”刘以霞说。
总铺镇扶贫办李守明也说:“刘以霞为了扶贫工作,放弃了外贸服装生意,做出了巨大的牺牲,令人敬佩。”
在刘以霞扶贫车间就业的33户扶贫户中,18户2017年达到脱贫标准,进入预脱贫名单。其他预计2018年能够脱贫。
刘以霞带动周边留守妇女共同致富的行为,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。2009年和2012年,曾两次获得安徽省创业带头人荣誉称号,并代表滁州市参加了省表彰大会,2016年荣获凤阳县“三八”红旗手称号。她决心,在以后的日子里,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扶贫工作,为乡村姐妹铺平脱贫致富的道路。(陈友田) |
|
|
|
|
|
|
|
|
|